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庄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惠安人字子中
宁宗嘉定间进士
永嘉县,会盐寇掠境,亟发兵擒之,上功于府,太守怪不先告,欲斩之,略不少屈,径去。
后以荐知海丰,卒于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妙堪南宋 1177 — 1248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俗姓毛
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
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
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
今录偈二首。
妙堪
号笑翁
慈溪毛氏子。
广颡平顶。
骨气清豪。
从野道钦受学。
以广记多闻称。
后一力参究。
息庵观金山
又走灵隐
松源
皆不契。
时无用居天童。
径造其室。
用问曰。
行脚僧游山僧
曰。
行脚僧。
用曰。
如何是行脚事。
提坐具便摵。
用曰。
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
俾参堂。
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
才儗开口。
用以竹篦劈口打。
应声呈偈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用颔之。
俾侍香。
寻命分座出世。
凡十坐道场。
皆海内名刹。
三被诏旨。
并诸名公卿推挽。
不得已而后就也。
禅宗重寄。
而不以其道自封。
其于佛浅深之说。
无不融了。
世出世法。
无不兼弘。
常曰。
于心有取舍。
识情未尽见。
法有彼此。
智眼未明。
天台旧无律宗。
居报恩也。
大卿齐公议。
合十寺为大刹。
戒坛
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
风励新学。
台始行南山宗也。
灵隐
山门逼近屠沽。
撒其庐。
揭关飞来峰外。
以限喧寂。
曰。
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
荆湖总臣。
以国乏用。
奏僧道得以出赀。
紫衣师号。
俾领住持。
闻之叹曰。
苟如是。
则千金之子。
皆可主法。
我道危矣。
因抗疏。
且致书秉钧轴者。
其议遂寝。
诏徙天童。
力辞。
东归翠岩。
筑室。
奉先世香火。
育王虚席。
有旨起师。
再辞。
不许。
乃奉诏。
表章大觉
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
未几。
复下天童之命。
大参赵公
请主净慈。
皆固辞谢之。
俄示疾。
书遗表。
寺丞张公书通守
永嘉曹公来问疾。
从容叙世契移顷。
书偈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搥击碎。
大道坦然。
置笔泊然而逝。
禅师四明毛氏。
名妙堪
号笑翁
十岁授以世典。
过目成诵。
不悦也。
从野庵钦。
潜心释训。
竟为大僧。
无用全禅师之嘱。
住后以持纲不屈。
声达朝廷。
朝廷屡以名山居
去就自若淡如也。
一时争慕之。
初参源于灵隐不契。
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
匙挑不上个村夫。
文墨胸中一点无。
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赢得满江湖。
悚然欲见
未及发。
全公访灵隐
心幸之。
松源引座。
乃曰。
适来松源和尚
举竹篦话。
令天童纳败缺。
诸人要知么。
听取一颂。
黑漆竹篦握起。
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临济茫然。
懵底如何插嘴。
于此信入。
即随至天童。
告香入室。
全公赵州无字徵
拟对。
骤击之。
大悟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全公可之。
后出世妙胜。
迁金文。
又广孝。
始终不务姑息。
诚感徵应。
绍兴乙亥
祷雨。
有司欲援徽宗事例。
以道居僧之左。
而尊其符水之术。
力言不可。
遂退归雪窦。
天竟不雨。
童叟谣曰。
以右为左。
天曰不可。
四月五月
池潭起火。
闻于朝。
复旧序。
雨乃大通
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
台山旧无律宗。
乃议十寺为坛。
弘施毗尼。
于是四众云合。
化行南国。
乃至屠父行慈。
狗盗弭节。
奉诏住虎丘
未几升灵隐
卫王特建大慈寺
为开山首祖。
既而退隐上
台郡陈使君
邀居瑞岩
居无何。
又迁江心寺
淳熙壬寅年也。
当是时。
孝宗留神内典。
常制圆觉楞严经注。
普赐文臣。
又尝召对诸禅宗。
佛照光者。
出入禁廷。
以内观堂
禅师邸。
甚盛典也。
俄有奏。
令僧道买紫衣师号。
为大刹住持。
骇叹曰。
审是。
则商贾皆可主法耶。
吾道危矣。
即诣阙抗疏。
切直数千言。
议寝。
绍熙癸丑年
佛照再赴寿皇诏。
而育王席虚。
补之。
历主名坊。
机不虚发。
深怜根有利钝。
而法无小大。
尝以颂示诸学流曰。
车牛脑后痛加鞭。
弃却黄金抱碌砖。
逐恶随邪至今日。
即非心佛错流传。
又曰。
觉城东际老婆婆。
白发𣯶𣯶意气多。
与佛同生嫌见佛。
恶人无柰恶人何。
又曰。
柳毅传书只自知。
得便宜是落便宜。
亲生爱子都抛却。
痛惜深怜乞养儿。
犹以柬致石鼓夷曰。
先师法道。
惟我与公。
我既日就衰颓。
无足道者。
公今应迹灵隐
利生接物。
去就当如秋叶春云。
任缘聚散。
凡与公卿贵人相见。
务翻其窠窟。
绝其偷心。
若稍有院子
一念挂在胸次。
模棱苟合。
便成流俗阿师。
虽为万指住持。
何足贵也。
词甚激切。
庆元庚申春
书遗表上达。
并作短语。
张寺丞主后事。
乃趺坐白众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锤粉碎。
大道坦然。
再与曹通守诀别。
敛目而逝。
其僧腊六十也。
后嗣无文灿。
灿付愚叟鉴。
闽人
有实德。
元世祖诏住攴提。
赐号通悟明印
明印去妙喜
其世有五。
赞曰。
硕果不食。
厥功伟也。
当南迁后。
司衡多建中之馀。
至今方外。
以市名职。
吾道微矣。
公乃毅然拨乱。
而反之正。
功孰大焉。
谓之硕果非耶。
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
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
姓毛氏四明人也。
广颡平顶,骨清气寒。
从野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金山,参松源岳灵隐,皆无所契。
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
用问之曰: “行脚耶?
游山耶?
”曰:“行脚耳。
”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
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无用颔之,即命侍香。
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
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
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
天台旧无律宗。
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
闽帅王公请居雪峰
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
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
及王薨,乃庵居上
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
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
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
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
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
”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
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
诏徙天童,辞而东归。
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再辞不允。
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
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
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
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处严北宋 1059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12 【介绍】: 僧。
温州乐清人俗姓贾氏字伯威号潜涧
少敏悟,经史过目能诵。
出家于明庆院,宗天台宗
后至钱塘南屏臻禅师,明《法华》诸经。
与名僧道潜思聪等友善。
博学能文,作诗词尤典雅,书法有晋宋遗规。
哲宗元祐间出游归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门徒甚众。
卒后弟子辑其遗文为《潜涧集》。
处严
字伯威
温州乐清贾氏子。
母万。
方娠。
一夕梦黑龙自天跃而下。
俄化为道人入其家。
及产有异相。
警悟不凡。
经史过目辄成诵。
少长不茹荤。
母强之。
卒不从。
一日游精舍。
归白其母曰。
儿蔬食。
居俗非所宜。
愿出家学佛。
落发于明庆院。
初习讲教义。
发明师说。
了无疑滞。
同辈尚编录。
务相诘难。
师心非之。
遂弃教而崇禅。
历访先辈老宿。
叩击玄旨。
多所契会。
有以座首命之者。
师弗顾而去。
师于己事外。
博学能诗文。
醇重典雅。
且工书。
有晋宋法。
时道潜思聪二公。
东坡游。
声名籍甚。
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
师笑曰。
古之桑门。
与士大夫游。
非求之也。
道自合焉尔。
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
识者高之。
元祐间
永嘉
净光大云开元诸刹。
其徒翕然宗之。
扣门请益者。
履相蹑也。
师训以本业。
外复以诗书子史导之。
凡经指授者。
咸见头角。
元符初
归故山。
诛茆结庐。
循除蓄流。
自号潜涧
赋诗鼓琴以自娱。
有古人林下风
师有辞辩。
长于讲释。
乡里巨室。
欲屈师讲经莫能致。
因具法筵。
集广众。
预设巍座。
俟师至。
与众迫之。
师匇遽就席。
阐扬奥旨。
缘饰以文。
音吐鸿亮。
听者惊悦。
郡守张公平
从师受楞大义。
初以僧正命师。
又命主禅席。
皆力辞弗受。
每诣府。
手提一笠。
又以师为府座所尊。
因嘱以事。
师。
正色峻拒。
府政有不便于民者。
委曲以告。
守改容听之。
瑞安吕公勤
邂逅师喜甚。
与俱还邑。
筑庵于厅治后园。
命师居之。
为留三宿而去。
晚景绝人事。
精修净业。
讽诵楞圆觉维摩明法华等经。
精熟如流。
静夜孤坐。
焚香暗诵。
琅琅之声。
出于林表。
尝手书法华光二经。
报母德。
又书华严经八十卷。
首末不懈。
字法益工。
政和壬辰正月二十日示寂。
年五十四。
僧腊三十九。
阇维。
得舍利数百颗。
莹如珠。
植塔于故庐之后。
以遗骨并舍利葬焉。
师于佛学。
无不通晓。
尤深于禅。
而接物以教。
故以阇黎著名。
平生制述甚多。
稿随毁失。
圆寂后。
弟子收拾遗文。
编成二卷。
潜涧集。
人有得其片纸只字。
皆宝藏之。
其文翰见重于人如此(王梅溪十朋之母有娠。
产之日。
梦师来惠以金环。
梦觉时。
传师适坐化。
翌日梅溪生。
人皆谓为师后身。
故其为师作铭序有云。
师殁之岁。
而某始生。
师旧书石桥寺碑。
梅溪
佥判绍兴
道经寺。
僧先梦迓阇黎
次日梅溪至。
僧以梦告。
有诗云。
人唤我为首座
前身曾写石桥碑。
甄龙友
和公双峰诗云。
诗老前身法号
正用此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处严字伯威
姓贾氏乐清人也。
父靖,居乡以长者称。
母万氏,方娠,梦黑龙自天而下,俄化为道人,入其家。
生有异相。
幼时警悟不凡,经史过目辄能成诵。
舅氏东平先生规,邑之名儒也。
试之联语,随声应答,由是奇之。
少长,不茹辛膻,母强之,卒不从。
一日游精舍,归白其母曰:“儿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学佛,惟慈亲割爱。
”遂往里之明院庆礼僧知性为师。
既落发受具,游历郡刹。
初学律,未几,习天台教观,慨然叹曰:“吾邦僻在海隅,见闻不广。
”遂之钱塘,依南屏臻公听天台大部,明法华诸经。
时学者尚编录,务相诘难,听法罢,端然默坐。
同辈问之,发明师说,了无遗误,因谓之曰:“文字分别,驰骢法相,吾不能为。
”乃远游禅林,访寻老宿,叩击玄旨。
志节清高,学识超迈,扙锡所至,道眼相契为多。
会有以首座诏之者,曰:“吾宅心世外,逍遥自适,能为人役耶?
”于是西游帝都,观伊洛,南周旋江淮间,凡名山胜境,丛林巨刹,靡不至焉。
道潜思聪东坡居士游,声名籍甚,二僧咸与善,数以篇章往来。
博学能文,诗词尤典雅,且工书,有晋宋法。
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笑谢曰:“古之桑门,上首与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尔。
”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识者高之。
元祐间,还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其徒翕然归之,扣门请益者,屡相蹑也。
训以本业,复以《》、《》、《子》、《史》导之,凡经指授者,咸见头角。
时开元建护国天王殿,命作记,文辞雄伟,太守范公见之称叹良久,命刻之石,昭垂来许。
元符初,归故山诛茅结庐,循除蓄流,自号“潜涧”,赋诗鼓琴以自娱,有古林下风
有辞辨,长于讲释,里中巨室欲屈之讲经,恐不能致,因具法筵,广集众侣,预设巍座,俟其至,与众迫之,忽遽就席,阐扬奥旨,缘饰以文,吐音鸿亮,听者忻悦。
明庆自创业几七百年,无文迹可考,始为撰记并书之,时称二绝。
郡守张公平闻其名,以礼致之,躬受《楞》大义,欲授以僧正,且请主禅席,皆力辞之。
每诣府手提一笠,未尝舆也。
人以为府座所厚,或属以事,则正色峻拒,然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听之。
瑞安吕公勤,慕其道学,初相邂逅,要与俱还,为筑庵于厅治后圃,为留三宿而去。
邑令丁公湛,每访,谈道终日忘返。
晚岁绝人事,惟精修净业。
所讽《楞》、《圆觉》、《维摩》、《光明》、《法华》诸经,精熟流畅,静夜孤坐,焚香高诵,琅琅之声,出于林表。
尝手书《法华》、《光明》二经,以报母德。
又书《华严经》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
宋政和壬辰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年五十四,腊三十九。
三月,阇维得舍利数百,莹如珠。
明年九月,植塔于故庐之旁,以遗骨并舍利葬焉。
后四十馀年,县人梅溪王十朋为之铭。
十朋之生也,即寂日。
其母梦来,惠以金环,觉而举子,忽闻化,以此异之。
十朋之大母,之同母娣。
弟子宝印,又十朋之叔父也。
尝以伏腊相过从,故其母识
十朋长,道经石桥寺,寺僧先夕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故其诗云:“人唤我为首座,前身曾写石桥碑。
”铭有别致,见《梅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子淳北宋 ? — 1119
全宋诗
释子淳
~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
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
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
邓州丹霞。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元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9 【介绍】: 僧。
剑州梓潼人俗姓贾
弱冠为僧。
芙蓉楷禅师法嗣。
邓州丹霞,学众千人,盛冠诸方。
终住洪山保寿而化。
子淳
剑州梓潼贾氏子。
依县之大安寺为童子。
年二十七。
祝发受具。
礼道凝上人为师。
通贯教乘。
练达艺学。
大阳访芙蓉老人。
叩以大事。
芙蓉目师伟器。
示之曰。
古人谓空劫已前承当。
佛未出世体会。
汝但退步就己。
万不失一。
安用多言。
师言下大悟
芙蓉有年。
芙蓉。
举立僧。
学识威仪。
为众标表。
芙蓉深器重之。
以为洞上孤宗。
斯人可托。
自是名起丛林。
崇宁间
王公信玉。
按刑京右。
闻师名德。
请住南阳丹霞山。
道声益著。
师说法直捷警悟。
位下多贤哲士。
如了如悟如预。
后皆为天人师
但道熟世疏。
能为左右周旋。
使师得一意安唱。
不至阙陷者预也。
久之。
以疾退居唐州大乘西庵。
随州太守向公。
复以洪山保寿为迫。
不得已应之。
遂终于保寿。
师性孤洁。
气和而貌刚。
心慈而言厉。
自髫龀立志。
至老不渝。
以忘机为化本。
以离识为宗通。
故能妙唱五位。
横压诸方。
可谓丈夫矣。
塔在洪山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昭北宋 945 — 1022
全宋诗
释善昭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俞
首山念禅师法嗣,南岳下九世,住汾州太子院。
仁宗天圣初卒,年七十八(《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通载》作天圣二年甲子卒,《五灯全书》作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六。
今录颂、偈、诀六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22 【介绍】: 僧。
太原人俗姓俞
师事首山,悟性极高。
云游襄、沔间,名刹力致,八请坚卧不起。
太宗淳化四年首山殁,始出住汾州太平寺,三十年说法不倦,为天下道俗仰慕。
禅师讳善昭
生俞氏
太原人也。
器识沉邃。
少缘饰。
有大智。
于一切文字。
不由师训。
自然通晓。
年十四。
父母相继而亡。
孤苦厌世相。
剃发受具。
杖策游方。
所至少留。
不喜观览。
或讥其不韵。
叹之曰。
是何言之陋哉。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诸方。
见老宿者。
七十有一人。
皆妙得其家风。
尤喜论曹洞。
石门彻禅师者。
盖其派之魁奇者。
作五位偈。
示之曰。
五位参寻切要知。
纤毫才动即差违。
金刚透匣谁能晓。
唯有那吒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
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
拟议锋铓失却威。
拊手称善。
终疑。
临济儿孙。
别有奇处。
最后至首山问。
百丈卷簟意旨如何。
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曰。
师意如何。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言下拜起。
而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服勤甚久。
辞去。
游湘衡间。
沙太守张公茂宗
以四名刹请
择之而居。
笑。
一夕遁去。
北抵襄沔。
寓止白马。
太守刘公昌言
闻之造谒。
以见晚为叹。
洞山公隐皆虚席。
众议归
太守请择之。
以手耶揄曰。
长行粥饭僧。
传佛心宗。
非细职也。
前后八请。
坚卧不答。
淳化四年
首山殁。
西河道俗千馀人。
恊心削牍。
沙门契聪。
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
闭关高枕。
聪排闼而入。
让之曰。
佛法大事。
静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而有先师。
先师已弃世。
汝有力荷担。
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而欲安眠哉。
矍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宴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道俗。
慕仰不敢名。
同曰汾州
并汾地苦寒。
罢夜参。
有异比丘
振锡而至。
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有旧。
承天寺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
则先后唯所择。
馔设。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五
赞曰。
风穴倦游。
见草屋单丁。
止住者七年。
首山精严。
不出山者二十年。
汾州俨临人天。
不越阃者三十年。
是皆哲人。
事业之见于微细者也。
然犹卓绝如此。
况其大者乎。
吾何足以知之。
然观其死生之际。
如贾胡传吏。
留即留。
去即去。
呜呼是其所以起临济也。
汾州太子院。
善昭禅师
太原俞氏。
器识沈邃。
少缘饰。
具大智。
少失恃怙。
既孤苦。
雅不喜世俗。
遂祝发受具。
杖策飘然。
所至不稍停览。
乃曰。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参七十一员知识。
最后至首山
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进曰。
师意如何。
曰。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拜起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自是陆沈襄沔间。
每为郡守
以名刹力致。
前后八请。
坚卧不起。
首山殁。
西河道俗。
协心削牍。
沙门契聪。
请师住汾州太子院。
师时方闭关。
聪排闼入。
让以大义曰。
佛法大事。
靖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有先师。
先师弃世。
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
欲安眠哉。
师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燕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仰曰汾阳
而不敢名。
一日上堂谓众曰。
汾阳门下有西河
师子当门踞坐。
但有来者即便咬杀。
有何方便。
入得此门。
见得此人。
若见此人者。
堪与祖佛为师。
不见此人。
尽是立地死汉。
如今还有人入得么。
快须入取免负平生。
不是龙门
切忌遭点额。
那个是龙门
一齐点下。
举起拄杖曰。
速退速退。
珍重。
并汾地苦寒。
师罢夜参。
有异僧振锡至。
谒师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师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
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与师有旧。
虚承天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师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则先后唯所择。
设馔。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侍者出众曰。
和尚到处。
某甲即到。
亦立化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清觉北宋 ? — 1121年9月26日
清觉
号本然
洛京登封孔氏子。
宣尼五十三世孙也。
父䜣。
进士
有隐德。
母崔氏。
师幼而颖悟。
习儒业。
熙宁二年
阅法华经有省。
求出家。
父母许之。
汝州龙门海慧大师剃染。
海。
会器之。
嘱其南询。
初参峨眉千岁和尚
蒙指诀。
舒州浮山。
结庵于太守岩。
宴坐二十年。
似有省发。
元祐八年
至杭入灵隐寺
随众居止。
有汪罗二行人。
求师心要。
一言而中。
千里响应。
参叩之士。
风雨而至。
寺主
以寺后白云山庵。
俾居之阐化。
自立宗旨。
著證宗论。
三教编。
十地歌。
皆依仿佛经而设。
人称为白云宗
大观元年
卓庵湖州千金市
复至乌程菁山。
卓锡得泉。
结庵而居。
名曰出尘。
徒众复邀归正济寺。
正济。
旧讲华严经处也。
立说。
专斥禅宗。
觉海愚禅师
力论其非。
坐流恩州
宣和二年
弟子政布等。
陈状被旨放还。
次年八月
作偈投太守游公请。
九月二十六日为别。
至期而化。
灵骨舍利。
归葬馀杭南山
白云之道不淳。
讥议归之宜矣。
至诋与白莲相混。
特以无妻子为异。
则亦太甚。
然其持守精谨。
于患难生死之际。
脱然无碍。
去常人亦远。
予故取其行。
已而恨其为言也。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清觉字本然
姓孔氏曲阜人
少颖异别群,常有逸志。
偶读《法华经》,因之有省,竟尔出家。
元祐八年,至灵隐,后建白云庵以居。
开阐玄化,自立一宗,曰“白云宗”。
大观时,毁教风炽,清觉著《證宗论》,多所辨正指斥。
当时为忌者发之,编管广南思州
后放归,作偈投太守游公,指日为别,至期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乔惟岳
简介
开宝七年(974)高邮军知军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976)襄州知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泉州知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淮南路转运副使
太平兴国六年(981)当卒于此年。
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984)淮南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984)楚州知州
淳化元年(990)两浙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993)怀州知州
淳化五年(994)淮南江浙荆湖路发运使
淳化五年(994)沧州知州
至道三年(997)开封府安抚使
至道三年(997)知审官院。
咸平元年(998)苏州知州
咸平二年(999)寿州知州四年卒。
咸平四年(1001)俨未赴,惟岳仍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文祐北宋
简介
建中靖国元年(1101)开封府安抚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伯澡号贯斋
陈光祖子。
以父荫补官,调新州推官,以与太守争死狱获谴罢。
从陈淳游,为淳所称。
复受《》、《》于蔡渊、蔡沈
有《读易记》、《读礼记》、《大学论语说》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粟大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象州武仙人字行之
真宗大中祥符中以通“五经”应童子科,至汴京入见,真宗奇之,特补登仕郎
后官至南雄太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澶渊人,徙居长安
擅长唐律诗。
历官著作佐郎通判彭州
因愤责太守不法,失官,隐居与豪士游。
真宗大中祥符初,起监终南山上清太平宫,官至右赞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仲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九江人
碑匠。
刻字甚工,黄庭坚题其里居为琢玉坊。
徽宗崇宁间,诏郡国刊元祐党籍姓名,太守使凿之。
仲宁尝刊苏轼黄庭坚词翰,遂至饱暖,故不忍下手。
太守义之,从其请。
释梵臻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梵臻,居南屏,因以号焉,钱塘人,传四明法智之道。
初住金山龙游侍讲,吴公倅都闻其名,革兴教禅居请主之,学者朋来。
每讲次,会文集义,贯穿始终。
西台学大振自兹始。
尝述二偈,赞《妙宗钞》曰:“佛许六即辨,蛣𧏙何不通?
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东。
三千若果成,一切皆常乐
蛣𧏙不究竟,诸佛断性恶。
”后与净觉岳公辨教门,陈词有司,乞筑高台,立赤幡,效西竺圣师,与外道角胜,以幡标显处,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竿头。
府尹杜而不从,闻者凛然。
初,吴公多于休沐请讲,盛服止阃外,未登座,不辄入。
苏东波居士尝云:“与语群集,有所遗忘,辄应口诵之,亹亹不休。
东坡答(祭) 辨才文云“讲有辨、”者是也。
崇宁中谥“实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济北宋
全宋诗
吴济字巨川(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二),号廉静(《咸淳临安》卷三○),将乐(今属福建)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龙州
九年,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吴济大中祥符五年龙州
宋诗纪事》卷七二、《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有吴济字巨川号廉静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咸平五年进士,累官沂州太守
又《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均载有吴济天圣元年职方员外郎判三司开拆司是年十一月都官员外郎
以上所载或即其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居厚北宋 ? — 1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宽夫
蔡承禧子。
进士
累官吏部员外郎
徽宗大观初右正言,进右谏议大夫
极论东南兵政七弊,请选实学多闻之士充实学官、书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强官弱之弊。
户部侍郎,被论在谏省时为宋乔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罢职。
蔡京再相,起官历知东平府
有《蔡宽夫诗话》。
全宋诗
蔡居厚字宽夫临安(今属浙江)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徽宗大观初右正言,迁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罢。
蔡京再相,起知齐三州应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
久之,知东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几卒。
有《蔡宽夫诗话》。
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二○
蔡居厚
——一一二五),字宽夫,原居临川,徙润州丹徒(今属江苏镇江)
承禧子。
绍圣元年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
大观初,拜右正言,历右谏议大夫
三年,改户部侍郎,寻以集贤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职,削职罢官。
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为应天河南府
初建神霄宫,度地污下,徙汝州
久之,知东平府,复徽猷阁待制
宣和七年十月卒。
著有《诗史》二卷。
苏颂蔡公承禧)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九、仪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元侃北宋
简介
淳化五年(994)开封府安抚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史尧弼南宋 111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谓其大类苏轼
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
未授官而卒。
有《莲峰集》。
全宋诗
史尧弼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幼年即以文学知名,年十四预眉州乡举,李焘第一,尧弼第二。
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四川类试下第,遂东西游,入潭师张浚幕。
明年湖南漕试第一,是科张栻第二,遂与张栻交。
二十七年进士
仕历不详,寻卒。
有《莲峰集》三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任清全序、《浩然斋雅谈》卷中。
 史尧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莲峰集》(诗二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二六
史尧弼一一一九——?
),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
绍兴二年李焘十八岁为眉州解魁,尧弼居第二,年仅十四。
遵亲命,束书东游。
张浚潭州,乃以古乐府、《洪范》等论贽之,谓其大类东坡
绍兴二十七年与其弟尧夫登第。
绍兴三十一年金兵渡淮进至长江张浚复起,尧弼用兵必败,已而果然,人以为知言。
乾道二年省斋书《莲峰集序》,称「天下学士欲拜下风而不得」,可知尧弼必卒于绍兴末乾道初之五六年间。
省斋任清全《莲峰集序》(《莲峰集》卷首),《宋元学案补遗》卷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净梵北宋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净梵俗姓笪名佛护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十岁出家,十八受具戒,历师超果湛公、神悟处谦
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寺,讲天台三大部。
宣和初郡守敬其高行,补为管内法主
建炎元年(《释门正统》作二年)卒。
见《释门正统》卷六,《佛祖统纪》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僧净梵
嘉禾人
姓笪氏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
因而怀娠。
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
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
初住无量寿院。
凡讲法华经十馀过。
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
每期方便正修。
二十八日连作三会
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
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
长洲县王公度亲目其事。
题石为记。
又尝梦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
令检簿云。
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
即遣使送归。
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
又在他处忏期蒙韦驮天点检。
大众中有戒不严净者。
先以预定后果忏法不全。
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恼。
请师授戒。
其妖即灭。
葛氏请施戒荐夫。
见夫绕师三匝而去。
待制贾公见师道行。
即补为管内法主
师住持十馀年。
亡后焚躯有舍利五色。
净梵
嘉禾人
姓䉡
母龚氏。
梦佛光满室。
遂有娠。
及生因名佛护
十岁出家。
尝念阿弥陀佛。
或问。
年少何遽尔。
师曰。
我欲往他方丈。
求挂搭去。
十八受具戒。
即依超果湛公。
复谒神悟
屡亲讲说。
大契宿心。
元祐初
姑苏大慈。
讲三大部十馀过。
馀文称是。
禀师戒法者。
满城邑
尝率二十七人。
修法华三昧。
以二十八日为期。
如此三会
感普贤大士授戒羯磨。
至称净梵比丘
则洪声震响。
如撞巨钟。
师禅观之处。
众尝见金甲神。
跪于座前。
有时一处行忏。
见韦天按视忏堂。
行人有遭其点察者。
辄障起而退。
政和中。
太守应公。
婢为祟所娆。
歌笑不休。
请师施戒。
即刻神定。
信女葛氏。
请为亡夫施戒。
即见夫旋绕师座。
称得解脱。
尝夜居西院
君酷暑。
众不安卧。
师方披三衣。
坐水阁上。
忽风雪飞集。
凉气逼人。
旦谓众曰。
行冬令。
众皆叹仰。
知为神龙翊卫
变热为凉也。
宣和初
郡守贾公。
敬师高行。
补为管内主。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佛护字净梵姓笪氏嘉禾人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孕而生,因名佛护
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
或问:“年少念佛何为?
”曰:“我欲参访去。
”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
神悟,亲讲说,如夙习。
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馀会。
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弟子遍踵吴地
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
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
”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
遇一僧曰:“姑苏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
某因得礼座下,长洲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
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
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
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时雍北宋 ? — 1127
全宋文·卷三五○五
王时雍
——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监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元符进士
宣和二年通判河中军府事,三年京东西路提刑,为秘书少监
靖康间户部侍郎开封府,金军围汴,与百官拥立张邦昌,为吏部尚书,领尚书门下省事、权知枢密院事
高宗即位,责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贬黄州安置,徙高州
建炎元年九月诛。
见《宋会要辑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书》卷一二,《昙延法师碑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拭北宋
简介
元符二年(1099)金部郎中
崇宁二年(1103)开封府安抚使
崇宁四年(1105)单州知州
崇宁四年(1105)户部侍郎
崇宁四年(1105)工部侍郎
崇宁五年(1106)齐州知州
大观二年(1108)苏州知州
大观三年(1109)陈州知州
政和元年(1111)成都府知府安抚使3月在任。
政和三年(1113)郓州知州安抚使
政和三年(1113)江宁府知府安抚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